2025年博物馆日主题旨在邀请大众重新构想博物馆作为重要的连接者、创新者以及文化身份守护者的角色,探索博物馆如何保护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年轻人的活力,以及适应新的技术前沿。作为中国东部沿海文化地标,天津滨海新区博物馆通过科技融合展览、多元社教项目、东西部协同创新及志愿服务升级,全方位展现博物馆在应对社会变革中的先锋角色。
奇珍报纸收藏展
奇珍报纸收藏展以“奇珍”为出发点,通过报纸原件、历史照片等实物载体,为观众呈现了报纸收藏界的稀有珍品,同时唤醒大家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
“墨韵荷香”书画篆刻展
“墨韵荷香”书画篆刻展汇聚了众多当代书画篆刻名家的佳作。磅礴大气的书画作品、刀法犀利的篆刻作品、细致精美的紫砂壶,为518国际博物馆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小贝壳 大世界——珍惜海洋生物展
“小贝壳 大世界——珍惜海洋生物展”展出的数十种海洋生物标本以独特的视角向公众展示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奇妙性,为来馆观众开启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海洋生物科普之旅。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滨海新区博物馆组织开展了多场精彩纷呈的社教活动。
咸淡有乾坤:盐文化里的中国智慧
通过“滨城盐业”展览、粗盐提纯实验为小“盐”究员们再现了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感受到盐业发展的奇妙之处。
“门定子”的航海密码:解密滨海渔船的千年智慧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到船体结构、功能等专业知识,同时深入了解到“北塘门定子帆船”的历史。通过了解滨城海洋文化知识,进一步树立起青少年对城市的文化自信心。
背着贝壳去旅行探秘多彩海洋
“背着贝壳去旅行,探秘多彩海洋”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滨海新区退海成陆的伟大变迁,更通过手工活动,燃起孩子们内心深处对海洋世界的好奇。
奇妙的绳结——指尖上的非遗文化传承
“奇妙的绳结——指尖上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将现代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文化精髓相融合,带领孩子们探索出绳结艺术的新境界。
为深入推进东西部文化交流,促进津甘两地文化资源共享,滨海新区博物馆携手张家川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广泛开展一系列线上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云端展览、线上教学、互动分享等形式,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盛宴。
《神秘与存在——青铜纹饰的动物形象专题线上展》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地域限制,让观众在领略青铜艺术魅力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山海相连·文博共赏”文化交流活动》将《滨海故事》历史展览及“古竹筏制作”科普课程,通过数字化技术引入张家川博物馆。让西部地区的民众近距离感受滨海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科学智慧。
《“我的家乡文物”短视频展播 》通过两馆官方平台及网络平台联合展播,邀请观众用镜头记录家乡文物故事,分享地域独特文化魅力,共筑文化记忆。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中的文化疏离问题,滨海新区博物馆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推出"专家+学生"双导师制,邀请行业专家与社区志愿者、滨城宣讲文化团“滨小宣”共同带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粮票收藏家米春起老师以珍贵历史票证为载体,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兼顾历史与科普的生动宣讲。来自高校的志愿者们深挖滨海新区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将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带入社区为广大群众传播滨海文化。滨博携手全民健身中心,打造出一支高质量滨城文化宣讲团,“滨小宣”化身文博小使者,立足滨海新区博物馆,为广大游客讲述滨海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博物馆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滨海新区博物馆将更好地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媒介,拉近观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让文物“活”在当下,让历史“走”向未来。"这座博物馆证明,快速变化时代中,文化机构完全能成为稳定社会凝聚力的锚点。"
来源:天津市滨海新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