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干画法
1.树枝画法
如下图示范,第一笔略有弯曲向上发枝,第二笔在下枝处顿撞发力向上,第三笔以“女”字交叉顺笔由左向右画出,第四笔接第一笔枝向上出枝。五笔、六笔和多笔的小枝画法同样以横斜,向右和向上画出姿态各异的梅的小枝。
2、双勾画法
以中锋用笔自上而下(也可自下而上),在用笔墨时,上面的线条画得稍细而淡,下面的线条则粗而浓。一枝双勾画中也可画几枝发力的没骨小枝,使画富有变化。出枝要注意线条柔中有坚、挺拔向上、枝条穿插、奇妙无穷、婀娜多姿。树干的凹凸处适当地用墨加一些苔点,使梅枝更显苍劲。
3.没骨画法
图中几枝梅干,表现上、下、左、右形态各异的姿态,每枝都有造型不同的层次感。在画时要注意经营位置,适当留出画面空白,用笔要有力,出枝要秀美。笔力提按,轻重变化。服色干湿,浓相宜。粗于用墨以笔肚淡,笔尖浓,略用侧锋出笔使枝干富有浓淡墨韵变化。细枝用暴愈浓,画出的枝干就愈有味。
4.树姿各式
画梅要学会各种姿态的画法,才能融会贯通,随心所欲,挥酒自如。第一横排、第一棵画出自左向右的第一笔,接着画向上交叉的第二笔,再补上小枝,形成四折式姿态。第二幅两棵为向上出枝式。中间排的树枝是由左到右(顺笔)和由右到左(逆笔)式画法。最下面两枝左面是双勾悬挂式,右面大树型双勾没骨结合画法。
二、白梅画法
先用淡墨勾花蕾,浓墨画花柄,再用淡墨勾出花形,然后用浓墨画花蕊,最后完成花的组合。
三、红梅画法
先用曙红色点花蕾,浓墨画花柄,再用曙红色点出花形,然后浓墨画花,最后完成红梅花组合。
四、红梅各式穿枝法
先画枝干,并预留出需要填花的枝间空隙,以红色(深色梅花也可用曙红色,同时,笔尖端一点胭脂色)点出花形(花的各种姿态有正放、仰上、向下、向背、花苞等),用浓墨画出花蕊。根据梅的姿态再穿插一些小枝,添补一些花朵和花苞。
五、白梅各式穿枝法
枝干的穿播与向背转折,在枝干穿插中要重视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的变化。在画枝干时要在适当部位留有空白,枝留空眼,花着其间。预留空隙以淡墨线圈出梅花各种形态,线条不能太粗,粗就显得笨拙。用浓墨画花蕊,中锋用笔由中心出笔,从粗到细,如眼睫毛状。
注意花应画在细枝上,每朵花的花托应有小枝穿插依托。
六、红自梅花交融画法
画梅枝干要有“女”字交叉、“又”字交叉和组合交叉等。红白梅花交融画法也可算是组合交叉画法。一般先画一枝红梅,然后交叉互补画上一枝白梅。注意前后变化,穿插如胶,交融一体。
也可以先画一枝白梅,然后交叉在白梅后面补画一枝红梅,注意枝干走势,不论红梅在前还是白梅在前,灵活掌握构图,主次
搭配,保持美感。
画梅常见构图形式
大树式《春酣》
此画红梅重墨粗干,挺拔向上,生机勃勃,有凌云之势。历经风雨雪霜的大树,高洁、刚毅、舒展,屹立在严寒雪野之中,满树红梅迎春绽放,大有直上云霄之势。
龙姿式《梅花本是神仙骨》
此幅墨梅以粗狂重墨表现梅树横姿卧龙之势,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梅,老干盘曲,伸展自如,枝干乖张,铁爪攫云,犹如墨海游龙奋飞起舞。
横卧式《红玉涵春》
一树红梅横斜而生,迎寒斗雪,刚毅不屈,横卧伸展,表现了满枝红玉涵春,老梅横空出世之美。
露根式《寒艳清香》
画中墨梅系老树老桩,梅树苍老古朴,枝干横斜,姿态万千,树根依石攀附,盘根错节,十分秀美。树干暗部稍以淡墨渲染,而大面积留白更显冬日雪意。
依石式《梅福寿石图》
此画以园林中的奇石、红梅为主题布局相附相依、错落有致。山石秀美挺立,红梅紧密相依,老梅潇洒奇姿,苍劲盘结穿石,小枝穿插有序,婀娜多姿亲密相间,相得益彰。
红梅《春酣》
按照扇面的图形,精心构思,立意在先,以横斜、悬崖、大树式为佳,注意留有适当的空白,使画面有空灵感。
红梅《春酣》自右向左、向上逆笔伸展,顶梢分枝,多枝四折向右发枝,以保持画面平衡,在根部下方画一些梅花压陈。
红梅《梅福石寿》
红梅《梅福石寿》依石自左向右伸展,多枝四折向右发枝,保持画面平衡,在右下方画一些梅花压阵。
墨梅《万树寒无色 后园独有花》
先画一块富有韵味的顽石,梅枝在石的后面,自左向右盘石而生,枝干曲折多变,婀娜多姿,使画面别一番情趣。
墨梅《傲骨天生耐霜雪》
构图时先在扇面左侧向右延展出主枝干,画面适当留白,有一定的空间感。
团扇墨梅《冰清玉洁》构图重心靠左,枝干向右侧自然延伸,右下角留白,为使画面平衡,在此落款、钤印。
团扇红梅《铁骨生春独占群芳》枝干向上自然延伸,红梅枝干交叉向左,右侧留白,落款、钤印。
来源:国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