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4-12-06 收藏 0 1




一、留白法

留白即“借地为雪”,山体勾勒,不假皴擦,雪面空出,以纸地之白代雪。背景用水墨晕染,让白当黑,通过实景与虚景的素材映衬,表现出雪的感觉。借要有区别,对冬雪、春雪的不同,借的尺度要有大小之分,要使雪有其厚薄、深浅之别,不能一概而论。同时,背景的天色与水色也要画出不同的季节、气候的独特韵味来,还要注意远近的疏密层次与空间关系,填色时,要虚实结合,在石面下方和山体的暗部施色,并配以断续的虚线和多种形状的点法,以起到点苔和托雪的作用。王维是记载最早使用此法的画家,时传今日,留白法已成为画雪景的一种最普遍的定法。


二、烘染法

以墨色的深浅浓淡变化为本,贵在少见笔墨详谈,自然浑化方能显出平淡天真之趣。它经常与留白法配合使用,以深浅不一的墨色烘染天空、水面,以实衬虚,靠水、天的黑挤出雪的白,另外,烘染法要常用在山麓、山脚、水边等处用来表现雾气、烟云、水汽蒸腾空蒙的景致,染要有层次,不同墨色之间要衔接自然,这样才能营造出幽静深邃的冰寒雪境。


三、敷粉法

直接以粉画在纸上,或点或染,是以白直接表现雪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具有很强的覆盖性,能够随着敷染层次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厚度感来。敷粉法多用于青绿和金碧山水中,但在水墨为主的浅绛山水中也多有使用处,同用墨一样。用粉也要讲究笔法,笔笔写出,层层积染,要注意粉的浓淡轻重变化。另外,还要把粉的使用同物象的结构、阴阳向背关系与自然生长规律结合起来,要用得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弹粉法

弹粉法是借助一些有弹性的工具,如竹弓、毛笔、棕刷等物,饱蘸白粉,或弹或敲,使大小不一的白色点子落在已经完成的画面上,借助粉的不透明性覆盖在画上,产生雪花纷飞的效果,弹粉的要领在于,要注意手上的力道,要有轻重变化,并充分发挥工具自身的弹性,使出现在画上的粉点自然生动。在用粉之前,要先大体规划好雪在画面上的疏密位置,这样完成之后就有了节奏变化。由于粉点是在动态过程中自然落下的,所以弹粉法多用来表现动态的雪,在方向上可以是直射于纸上,也可以倾斜地弹上,形成风雪之势。在弹粉的时间选择上,墨色未干与干透后出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交融湿润,后者干裂硬劲。


基础画

雪山

雪山是雪景山水画的主体,它的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整幅画的成败。在基本画法上,它所使用的勾、皴、染等方法与画普通山水是一致的,只是因为山顶积雪,山体上使用的皴擦数量大为减少,千万了疏朗空旷的效果。雪山轮廓通常以中墨或淡墨勾勒,也有不勾画外染天空,借天的重色衬出山形的。山顶用重墨点苔或勾画密林,以墨映白,恰当地表现积雪的光彩夺目。皴擦多施用于山体下端,沿着层峦的内侧面向上皴起,到山腰中上段徐徐隐去,山脚空出,以淡墨烘染,造成水雾空蒙的迷幻景象,远山往往空勾无皴,与近山在质感上区别开来。


雪江、雪湖

雪景水面通常因结冰而不见波纹,往往以较重墨色染成,靠相邻浅色山石、坡陀的映衬显出,整个水面作平镜状,色调略有深浅变化,也有的在近山脚、石根处勾写水纹,用笔较平,纹路起伏变化不大,其有凝重平静的特征。


雪涧

雪涧的画法与普通山水基本一致,涧中碎石或精勾细皴,或以湿墨点写而出,涧水以刚柔兼施、虚实相济的线条勾画,在以整体大块面为主的画面中增添了线的趣味,水口处多施淡墨烘染,具有迷蒙之气。


雪舟

雪舟多浮于空阔水面之上,以实笔描绘,或精或简,或有渔人披蓑撑篙,或孤舟自横,更有隐于山岭之间者,雪落其上,有无尽寒意。


雪树

雪树画法变化较多,近景树有时通体全画,有普通山水中的树法无异,靠周围空出的大面积白来衬出雪间,也有靠树自身的色调变化来表现雪的,如树干左白右黑,上白下黑,黑白交替转化或树干白叶黑,配以种类皴法,使树身与树根、地面、石块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树枝可以写实,也可以在枝梢上点雪,还有一种方法,靠笔之间的空隙留白作雪,虚实相生,自然浑化,尤为生动。


雪屋

雪中屋宇要求肃穆沉静,栖于众山环抱之中,重墨勾勒轮廓,远房疏简,近景则刻画深入,墙体、花窗、台榭、瓦檐等物描摹要细致入微。屋顶一般留白,以示托雪之意,也有通体空透的,与雪山融为一体,更能显出雪的独特韵致。


旅客行人

景中的旅人或骑驴行路,或策杖赏雪,多着厚夹衣,头戴帏帽或斗笠,因为畏寒,形态往往弓背缩颈,裹衣敛袖。


骡马

作为交通工具的驴骡,因为在雪山道路上行走非常湿滑,所以牲畜们的动作幅度比较大,或四肢伸展蹬地,或屈膝回首,具有很强的运动感和力量感,如驴骡拉车,车辆满载货物辎重,车顶往往留白作雪。


来源:国画艺术




投票专题
滨海新区文化艺术普及民众需求调查问卷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