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距马克塘镇9公里处的昂拉乡,有一座青海乃至安多地区保留最为完整的贵族庄园——昂拉千户府。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比“七擒孟获”还要曲折的故事,成为解放初期我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西北地区的一次成功实践。今天,我们走进这座古朴又华美的贵族庄园。
昂拉千户府是保留比较完整的藏式贵族庄园。融汉藏建筑、木刻、砖雕艺术之精华。昂拉千户府邸始建于清代,1941年由昂拉第七代千户长项谦东智重建,1949年竣工。昂拉千户府总占地面积4600余平方米,整座建筑为四合院形制,院落内四周为融汉藏风格的二层木质建筑。院落内沿中轴线至东楼中央设楼梯,拾级而上,可达后院二层平顶。靠西墙正中为面阔五间的歇山顶建筑。两侧分别设砖作券门联通小院,内建两层木质楼阁,形成独立的单元空间。整座建筑共有97间房屋,素有“藏有帕拉庄园,麦有昂拉本仓”之说。
解放初期,为和平解决昂拉问题,在这里发生过一段先后十七次争取项谦归顺的故事,成为我党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西北地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
千户为封建世袭官职,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公元1657年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被正式册封为昂拉千户。1933年末代千户项谦世袭,共经历七代。其统管昂拉八庄,且每个庄下设百户,百户又管辖数个自然村落。现存的宅院是继位后的项谦续建的。项谦27岁承袭其父兰宫太的千户之职,至解放时辖昂拉8庄57个自然村。项谦继任千户后,曾组织属民抗税,马步芳三次攻打昂拉不克,后一面武力威胁,一面许以物质笼络,终与其结为兄弟,委以省政府参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其委以继续管理昂拉地区,但他尚不理解党的政策,几次邀请均未到县,对党的态度处于摇摆之中。党中央、西北局对解决昂拉问题非常关注做过多次具体指示,省委、省政府也曾广泛征求党内外人士的意见,为了和平解决昂拉问题,从1949年9月至1952年4月,先后17次派出省府副主席等及青海各族各界人士前往,劝告项谦与叛乱分子划清界线,均被拒绝。1952年5月1日,在报请中央批准后,省委、省人民政府对昂拉地区采取了军事行动,仅用一天时间即结束战斗。项谦及少数人脱逃。之后,省人民政府派归降人员持《告各族人民书》对其招降,终于被党的民族政策所感化,于1952年7月11日向人民政府归降。后被任命为尖扎县县长,黄南藏族自治州副主席,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9年病逝,享年55岁。
昂拉千户府是尖扎和平解放的见证,也是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执行民族政策的成功典范。2014年10月,大型文献纪录片《习仲勋》和《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门对昂拉和平解放和习仲勋争取项谦东知归顺政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
昂拉千户庄园是青海省旧宅中保存较为完善的藏式庄园之一,是了解尖扎和平解放和尖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和历史价值。近年来,尖扎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昂拉千户府的保护修缮和利用。2010年投资180万元,修缮了庄园上下两院部分房屋。目前,项谦后代仍有十余人在本村居住,县政府聘请项谦长孙专门看护庄园。同时,启动了昂拉千户庄园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省委宣传部批准,千户府纪念馆正式成为“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1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静静矗立在黄河之滨的昂拉千户府,既有王朝治理边疆措施的历史文脉,也有世代千户主人过往的故事,这里讲述着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传奇,见证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来源:青海党史网上陈列馆、尖扎文旅、青海日报、青海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