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ONG IN CHINA
不品苗家酒,不知其中味。
不来苗家寨,不懂面乡情。
一茶一酒一段情,半醉半醒半浮生。
中国有着众多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既是浩瀚历史的沉淀,也是岁月海洋留下的一朵朵“浪花”,形成了今天极富多彩的世界。
今天带你欣赏56个民族之一的苗族,走进这个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光芒的神秘民族。
精美的苗族银饰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
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以大为美
苗族的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堆大为山,呈现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展现浩渺之丽。
以重为美
湘西苗族嫁女时,无银不成婚,当天女儿全身的银饰,少则七八斤,多则二三十斤。
以多为美
妇女们遇上重大节日,耳环挂三四只,叠垂至肩;项圈带三四件,没颈掩额;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胸颈饰
耳饰
头饰
银手镯
苗族人的分布
苗族介绍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旧时苗族人民相信鬼神,相传会使用蛊术。
三大方言:
湘西、黔东、川黔滇方言、
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苗族聚集环境:
苗岭山脉,武陵山脉气候温和,
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主要种植物:
水稻、玉米、谷子、
油菜、油桐、小麦等作物。
苗族人的重大节日
鼓藏节
HMONG IN CHINA
鼓藏节13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4年之久,现在改为持续3年。苗族聚族而居,“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
苗族鼓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怀念祖先、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俭朴、富裕安康等是鼓藏节的祷告主题。
斗牛
HMONG IN CHINA
苗家喜爱斗牛,基本上每个节日集会都有斗牛活动,每年还有特定的斗牛节。
斗牛时节,人们从四面八方牵来几十、几百头斗牛,有的斗牛身上还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有的牛鞍两边挂满铜铃,有的牛鞍上还插有历届斗牛获得的奖旗,显得格外威风,牛主人也显得异常光彩。
GO ON VACATION
苗年
HMONG IN CHINA
各地时间不同,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还要杀鸡祭祖。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 “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
此外苗族习俗娱乐活动称 “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干、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民间习俗
咬
手
定
情
Folk Customs
伸手给哥咬个印,
越咬越见妹情深,
青山不老存痕迹,
见那牙痕如见人。
“咬手”是海南苗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的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的轻,并且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的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半
路
抓
亲
Folk Customs
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姑娘结婚时,送亲和迎亲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相会后,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然后把糯米饭分给大家吃。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婆婆,谁是我家嫂嫂啊?”话音没落,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抓”新娘。直到新娘被“抓”走了,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双方道别而去。
(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
穿越时空,苗族在几千年的迁徙中,衍生了独特的文化。“银花冠翩翩起舞,银佩脆响和笙歌”。苗族用服饰,歌舞等艺术形式,体现出苗族人的生活状态,传递着苗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End----
转载自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