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3-03-20 收藏 0 2

合成-1_3.gif


唐 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译文/注释



译文

只遗憾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不必满怀惆怅埋怨花开得太早。

如今鲜花已在风吹雨打中红芳褪尽,只剩满地狼藉,此时枝叶成荫,在那繁茂的绿叶丛中,早已挂满了青涩的果实。


注释

1.自是:都怪自己。
2.校:即“较”,比较。
3.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
4.深红色:借指鲜花。
5.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作者简介



杜牧


玄鸟,燕也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创作背景


据《唐阙史》、《唐摭言》记载:唐文宗大和年间,杜牧曾与友人到湖州游玩。游览之余,他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姿容俏丽、颜色非常,于是与她的母亲约定,待到十年后,前来娶她。后来,杜牧虽然辗转他地,但时常念及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想着她现在应该出落得如花似玉了。时机也很凑巧,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秋,杜牧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刺使,等来到这个女子的家中,想着就要见到往日朝思暮想的女子,他心中愈发激动。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门迎接他的不是亭亭玉立的姑娘,而是一个老妇人。她告知杜牧女儿已经嫁人了。杜牧埋怨老妇人不守约定,可老妇人说,此时已历时十四载,超出了约定的时间。并告诉他说:女儿已为民妇,嫁人三年,已生二子。杜牧屈指一算,自己离开湖州恰恰十四年,于是他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怅惘之情。结合“杜郎俊赏”、“才子风流”的事实,此事可能属实。


作品赏析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此诗通篇采用“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含蓄自然,耐人寻味。

  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来源: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群众满意度调查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