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2-03-26 收藏 1 5

微信图片_20211002201409.gif


Cultivation notes



破蛹成蝶

Open



你知道毛毛虫如何变成蝴蝶吗?

想不想领养一只,

通过你的细心照料,让蝴蝶幼虫慢慢长大?

让我们一起开启破“蛹”成“蝶”的养成之旅,

了解更多“花丛舞者”的生命历程!



ALVA知识学习园地将为你带来

不一样的科普类知识线上学习感受

用手触摸“知识”

快快一起来感受趣味阅读的乐趣吧!


参与方式

  • 扫描二维码进入“破蛹成蝶养成记”活动;

  • 挑选一只喜欢的毛毛虫领养起来,通过帮助毛毛虫完成蜕变的过程,最终可收获一只美丽的3D蝴蝶,同时可互动拍照、学习百科知识,还可以分享给好友!



扫一扫,进入“AR互动”活动




,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18,50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


【外形特征】

蝴蝶体形大多在5~10cm之间,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在头部有一对锤状的触角,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腹部瘦长。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鳞翅,属于全变态。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的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使下小雨时,蝴蝶也能飞行。


【生活习性】


从活动时间来看,一般种类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时出来活动。

许多群栖性种类的初龄幼虫,取食和栖息的活动是一致的(Ⅰ、Ⅱ龄比较明显),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栖息,中华虎凤蝶就是一例。

蝶类幼虫咬破卵壳孵化外出以后,有些种类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种类(例如红眼竹弄蝶)则先行取食卵壳,然后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种类还需取食每次蜕皮时所蜕下来的旧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缘豆粉蝶等。蝶类幼虫的取食对象,因虫种而各有不同,大多数幼虫嗜食叶片。 

大部分蝴蝶吸食花蜜,部分不吸食花蜜的蝴蝶有竹眼蝶吸食无花果汁液;淡紫蛱蝶吸食病栎、杨树的酸浆;还有一部分蝴蝶会吸食葡萄的肉,在葡萄地中常见蝴蝶吸食。

                    最 美 品 种                       


1

88多涡蛱蝶(学名:Eighty-eightbutterfly)

属于凤蝶科的一个物种,分布于南美洲,约有40余种品种。因下层翅膀上的“8”字型图案而得名。曾被评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八种蝴蝶”之一。

2

红带袖蝶(学名:Heliconiusmelpomene)

属于凤蝶科的一个物种。世界著名”有毒“蝴蝶,主要分布在巴西一带,该物种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1999年巴西带邮差蝴蝶在中国昆明展出,获得中国观众认可、喜爱。由于其体表颜色很像当时葡萄牙国内邮差制服的颜色,故而得名邮差蝴蝶。

3

猫头鹰环蝶(学名:Caligoeurilochus)

又名猫头鹰蝶,取名自后翅翅底大而仿真的眼斑。属于猫头鹰环蝶属的一个物种,是一种热带雨林蝴蝶,体型较大。由于此蝶幼虫所寄主的植物是竹或凤梨科植物,所以被视为害虫。此蝶受到蝴蝶收藏家珍视。

4

枯叶蛱蝶(学名:KALLIAMINACHUSBoisduval)

属鳞翅目蛱蝶科,是世界著名拟态的种类,自然伪装的典型例子。枯叶蛱蝶前翅顶角和后翅臀角向前后延伸,呈叶柄和叶尖形状,翅褐色或紫褐色,有藏青光泽,翅中部有一暗黄色宽斜带,两侧分布有白点,两翅亚缘各有一条深色波线。翅反面呈枯叶色,静息时从前翅顶角到后翅臀角处有一条深褐色的横线,加上几条斜线,酷似叶脉。翅里间杂有深浅不一的灰褐色斑,很象叶片上的病斑。当两翅并拢停息在树木枝条上时,很难与将要凋谢的阔叶树的枯叶相区别。

5

蓝闪蝶(学名:Morphomenelaus)

又名蓝摩尔福蝶,蛱蝶科闪蝶属中最大的一个物种,是一种热带蝴蝶。科名来自希腊词“Morph”,为美神维纳斯的名字,意味着美丽、美观。蓝色的翅膀十分绚丽,长约15厘米。成年雌蝶的翅膀上表面呈蓝色,下表面与树叶十分相似,呈现斑驳的棕色,灰色,黑色或红色。幼虫的毛会引起人类皮肤的不适。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包括巴西,哥达加斯加和委内瑞拉。它是巴西的国蝶。其硕大的翅膀使它们能够快速地在天空翱翔。日夜活动,飞翔敏捷。

6

宽纹黑脉绡蝶(学名:Gretaoto)

又名玻璃翼蝶,属于蛱蝶科的一个物种,是一种热带蝴蝶。在圈养环境下,如果得到很好的照料,宽纹黑脉绡蝶的寿命至少可达到6周。翼展在5.6厘米到6.1厘米之间,身体颜色暗淡,翅膀边缘并不透明,主要有红色、橙色和深褐色三种颜色。透明的翅膀为它们提供了有效的伪装。它们的翅膀呈透明状,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机制。飞行过程中,宽纹黑脉绡蝶很难被捕食者发现,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3公里。该蝶可承受40倍于自身体重的重量。

文章来源: 泰达图书馆档案馆



投票专题
滨海新区文化艺术普及民众需求调查问卷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