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展厅   |   2022-01-22 收藏 0 5

20210918151030.gif


“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展出馆藏精品立轴山水画60余件。
立轴山水画不同于手卷山水画逐段展开的欣赏方式,观者面对立轴画面会感到豁然开朗,在纵观全景之下,随着视线“穿游”于各色景致之间,“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身临其境般地在山水画的世界中感受生命的和谐畅达。
展品《深山会棋图》是1974年辽宁省博物馆和辽宁铁岭地区文物组发掘小组在法库叶茂台清理一座辽代契丹贵族妇女的墓葬时发现的。墓中原悬挂于木棺室内东西两壁有山水和花鸟两幅卷轴,其中的山水画备受关注。


佚名《深山会棋图》


由于画中既无作者名款又无收藏印鉴,考古工作者依两幅画的题材种类笼统称之为《山水》《花鸟》。但就这幅山水而言,显然非同一般描绘自然的画作,有关专家根据画中人物活动将其定名为《深山会棋图》。
《深山会棋图》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可靠的早期立轴山水画作品,其山水画面貌接近于五代北宋初期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中原山水画风格,只是笔墨尚显朴拙。此图为研究当时中原地区与北方地区在绘画艺术上的交流提供了实物例证,为研究传世辽代及五代、北宋初的山水画提供了可靠的鉴定标尺。


戴进《溪堂诗意图》


此次展品中明清时期的书画占有很大的比重,包括明代戴进的《溪堂诗意图》、明代吕纪的《桃林聚禽图》、明代沈周的《魏园雅集图》、明代唐寅的《茅屋蒲团图》、明代文伯仁的《松风高士图》、明代项圣谟的《林下清谈图》、明代蓝瑛的《山阁延秋图》、清代王原祁的《仿黄公望山水图》、清代王翚的《仿古四季图屏》、清代吴历的《南岳松云图》、清代梅清的《望天都峰图》、清代石涛的《孤舟临瀑图》等。


沈周《魏园雅集图》


沈周的《魏园雅集图》为其43岁时所作,是一幅典型的写实性作品。画中营造了一种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围。远处峰峦陡起,轻披薄雾;近处山顶与中部山腰,露出多处缓缓向上的台地,泉水从山涧飞流直下,汇成淙淙小溪。溪水旁有一小桥,茅亭内四人席地而坐,书童侧立一旁正听候主人吩咐,一老者曳杖而来。山上山下,草木葱茏,似火的枫叶点缀其间,更添几分胜地雅集美景。画家皴染兼施,构筑的画面气魄雄浑沉静,画心连画家共六人题咏,实为诗书画熔为一炉的山水佳作。该作主要沿袭董源、巨然的画风,辅以黄公望式的平台构图,布局实中有虚,有疏朗之感。从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画家对块面因素的苦心经营:山石施以披麻皴,显得粗犷有力;皴笔的疏密变化,加强了画面的黑白对比。尤其是画面中间那块留白较多、向右上方层层叠加的石坡将四周较暗的部分撑开,形成一种张力。《魏园雅集图》中,他取法王蒙,以浓墨点苔,用墨浓淡相间。沈周的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呈现早年细、晚年粗的特点。该作的画风正处于由细变粗的时期,应是其画风转变期的作品。


唐寅《茅屋蒲团图》


唐寅的《茅屋蒲团图》是其中晚期创作最为丰富和成熟时的作品,属于少见的浑厚、凝重的作品。画心绘江南初秋景色,环境幽雅清静,给人以深厚、凝重之感,呈现出山峦起伏、晨雾飞动、溪水潺潺、书声琅琅的生动景象。前景画草屋于高山脚下,屋内一士人抱膝坐于蒲团之上,侧首注视行走在石板桥上的书童,屋内几上放着书卷,似在晨读。整幅画面的景象清新幽静、凝重精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追名逐利、奢华淫逸的厌恶。
《论语》中记载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从古时起中国人对山水便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山水之乐,是平淡天真的雅逸情致;山水之乐,是人们心灵中对桃花源的向往;山水之乐,是“天人合一”的冷静直观。

项圣谟《林下清谈图》


王原祁《山中早春图》


马远《松寿图》


佚名《扁舟傲睨图》



来源:中国书画报

微信图片_20211225152615.jpg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群众满意度调查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