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
是一部中国本土童话的经典之作
“没头脑”和“不高兴”
摆脱了高高在上的说教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构造了一个贴切现实的童话
孩子们能从主人公身上
看到自己的影子
能在幽默欢乐的童话中
对自己进行反思
改掉不良的习惯
在“没头脑”和“不高兴”身上,
每个人都能读到自己。
这部曾经颇为有名的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联合制作的作品,同时也是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60班的毕业作品,摄制于1962年。
这部20多分钟的影片讲述了两个小朋友的故事,他们两人在上学时,一个经常丢三落四,迷迷糊糊,憨头憨脑,于是被叫成“没头脑”,一个任性自我,动不动把“不高兴”挂嘴边,于是就被叫成“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部童话作品塑造的两个主角非常成功:“没头脑”做事马马虎虎,常常丢三落四;“不高兴”逆反心理极重,任性而又固执,总是拒绝合作。不用多说,每个人从他们身上都能够看到童年的自己,由他们引发的一系列冲突既妙趣横生又有现实意义,教化意味可能带来的不适感也在读者和观众的一次次会心微笑中得以消解。
▲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毕业创作《没头脑和不高兴》
就是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动画,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一部毕业作品!创作过这部短片的学生后来大多成为了中国动画界的中流砥柱。如常光希、王柏荣、张澋源、周克勤、方润南等。
▲ 常光希漫画作品《回忆动画经历的“第一次”》(图片源于网络)
1962年,时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主任的张松林决定将作家任溶溶的童话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改编为动画片,并作为当年的动画系毕业作品推出。基于原作的文本特色,张松林将动画版《没头脑和不高兴》定位为讽刺喜剧,理念上极具现代意识,从叙事手法到视听风格也都显得大胆、活泼,即便今天来看也不过时。动画片对原作最具有突破性的改编在于:一边让具有上帝视角的讲述者通过旁白推进叙事,一边又让讲述者与角色进行互动,这个讲述者既能够体现作者视角,也能够带入观众视角,一举多得。原作中将没头脑和不高兴变成大人,引导他们俩成长的是一位仙人。在一部现代题材的动画片中出现古代仙人终究有些不伦不类,也会让影片的节奏显得拖沓,于是,张松林在动画剧本中去掉了“仙人”这个角色,直接通过画外音与角色互动来代替仙人作法的情节。该剧中担任旁白的是配音艺术家邱岳峰,他那爽朗诙谐又举重若轻的语调极具亲和力,也为影片加分不少。在人物设计上简练概括的漫画造型几乎是讽刺喜剧的标配,两个主角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方中见圆,角色的性格气质在造型当中显露无疑,也为动画表演设计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虽然影片片中的镜头基本是学生们初出茅庐的手笔,但技术上大多很扎实,节奏的掌握也张弛有度,许多镜头放在今天也属于教科书级别。这一方面是学生们功夫到家,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老师们的指导。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选择这部作品进行改编创作,正是因为此剧历经时代洗礼仍经久不衰,故事讲述的哲理性非常高级,时至今日其造型与画面以及拍摄手法甚至内容上均不过时,可称上乘之作。今天,包括儿童剧市场在内的整个戏剧市场,甚至延伸到影视剧市场,经典IP改编风都是存在的。然而,并不是每一部改编自经典的作品都会获得成功。一些作品甚至会被观众打上“毁经典”的标签。经典IP改编对于编剧来说是一项看上去简单却颇为复杂的工作,改什么?保留什么?是被不停讨论且很难有标准答案的。

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原版引进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版权,改编是经过授权的,必定是要围绕着原著进行,但创作者不能够完全复刻原版,要考虑不同艺术形式的表演特点,考虑经典作品与当下观众审美习惯、观念的匹配度,故创作团队最后决定,以音乐偶剧的形式去展现。
▲音乐木偶剧《没头脑和不高兴》舞台剧改编刘强
音乐偶剧《没头脑和不高兴》舞台剧改编、天津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刘强介绍:“这部剧的编剧工作在2018年已经开始了,前后经历了3年,历经几次推翻重建。从完全真人演绎的儿童剧版本到加入音乐、木偶表演的版本,从加入科幻元素到恢复,几经修改。IP改编是需要再创作的,是需要想象力的。创作者不能够完全复刻原版,要考虑不同艺术形式的表演特点,考虑经典作品与当下观众审美习惯、观念的匹配度,但是另一方面,改编是经过授权的,必定是要围绕着原著进行的,那么这个再创作的边界在哪里,是需要思考斟酌的。在内容上,剧本最后抓住了一个核心的点:用童话的方式说明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倘若一直任其发展,看似小问题小毛病,如果不改掉,将来很可能出现不可弥补的错误!”音乐剧用夹叙夹议的形式讲述这个故事,用歌唱与叙述把《丢东西》《武松打虎》《盖大楼》三个片段展示给观众。在舞台上,歌舞队演员既是木偶操纵者,也是咏唱者、叙述者和评判者,演员会时而摘下面具、时而戴上,从而转换身份。音乐剧中一部分真人演绎,一部分木偶演绎,木偶为那个小符号,真人看着它长大,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使人物丰满起来。该剧导演马路说:“偶戏可能性更多,它所能达到的夸张变形,是人做不到的。今天,好的成人剧也是不拒绝偶的。木偶所呈现的夸张,例如四肢可以伸长、分开,在表现这部剧的内容时,反而更真实、有味道。在这部剧中,我们安排木偶和歌舞队的演员同在台上,演员在台上现场唱跳,演员和偶、观众和偶、观众和演员之间都会有交流。”
温馨提示:儿童剧演出,不论身高年纪均需凭票入场。
*演出票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最终解释权归滨海演艺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