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1-09-10 收藏 0 0

640.gif

src=http___pic.gansudaily.com.cn_0_11_81_48_11814870_972352.jpg&refer=http___pic.gansudaily.com.jpg


花儿是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回族聚居区的一个民歌品种。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更是历史悠久,传统深厚。


张家川自清穆宗同治年间(1862-1874)陕甘两省回民反清斗争失败,清政府把被迫投降的官兵安置到张家川并形成回族聚居区后,花儿就扎根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张家川的花儿既有西北地区花儿的一般特点,也有自身的独有特征。它采用当地的语音语调无伴奏清唱,既可独唱,也可对唱;音乐结构属曲牌体,唱腔曲调多为商调式和徵调式,常用曲调有“哎哟哟令”、“阿哥的肉令”以及受当地小曲和秦腔影响形成的独有曲令如“扬燕麦令”和“帮腔词令”;唱词格式为长短不等的杂言体,衬词衬字较多而且意味独特;题材内容多表现爱情,也有赞美山川风物和表现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的。


传统代表曲目有采用“哎哟哟令”的《二细的草帽双飘带》和《上了梁梁缓着哩》,采用“阿哥的肉令”的《河里的石头翻三翻》,采用“扬燕麦令”的《扬燕麦》、采用“帮腔词令的《日头上来红似火》,以及《想你着转了两天》《五更月》《想干哥》《白葡萄》《骡子带着马的铃》和《蜜蜂叹》《十对花》《骂媒人》《喝凉水》等。唱法上真假嗓灵活运用,润腔上颤音较多且装饰音丰富,音型上唱腔与唱词语言结合紧密,形成了深情、高亢、悲怆、幽怨的风格特点。花儿在张家川的回族群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地位,不仅用来谈情说爱,而且用来自娱自乐,同时还有聚会助兴的作用,从而在娱乐审美功能之外,还有着独特的生活实用价值。在一个半世纪左右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中,当地的民众尤其是回族群众一直以来都把花儿作为他们生活、生产和休闲的重要方式与娱乐手段,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唱家子”,代表性传承人有杨国祥、马也古、王嘉祥、田岁问、李万学、马素夫夜、丁鹏举、毛海霞、毛丽丽、科等。


2014年11月11日,张家川花儿被文化部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投票专题
滨海新区文化艺术普及民众需求调查问卷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