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
明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坤舆万国全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大国匠心
其实,南京大报恩寺基本就等同于四个字——“大明盛世”。和平时代物质、文化发展水平极其高,可以说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盛世的朱棣才能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完成这么一个恢宏之作。
——万全文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
天下第一塔
南京大报恩寺是明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位于南京城南的东长干里,建成时占地400余亩。大报恩寺及琉璃塔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为了纪念其生父母,按照皇家宫殿标准建造。
寺内琉璃塔推测高78.2米,建造时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超过248.5万两白银。北区建筑依中轴线依次为: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观音殿、法堂等。山门和香水河之间两侧各立有两座近9米高的御碑。左侧御碑有永乐皇帝亲自撰写的碑文,记载了建造大报恩寺的始末和缘由。南区有两座藏经殿和左右廊房,殿廊曾存有大量经书,其中最著名的是雕版《大藏经》,被称为“永乐南藏”。
根据《折疑梵刹志》中的记载推算,琉璃塔共9层,每层有4套拱门,所用的琉璃砖是用低温两次烧造而成的一种釉陶器。因烧造琉璃的工艺难度高,所以当时每套拱门还另外烧造了2套备件。拱门上的图案有佛教文化中代表慈悲的金翅大鹏鸟,救度之相的龙女,两侧对称的摩羯鱼、狮羊兽、白象则代表着最善真的祈愿。全塔共有144扇木窗,木窗外置长明灯146盏,每日由寺内的100位僧人来共同完成长明灯不灭的任务。
代表解脱的狮羊兽
拱门正中的图案是佛教文化中代表慈悲的金翅大鹏鸟
代表佛祖高贵举止的白象
经历战争动乱,如今只复原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琉璃塔拱门(缺一对狮王形象),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明初至清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塔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被誉为中古世纪七大奇观之一,有“天下第一塔”之称。
《坤舆万国全图》——海国图景
天圆地方的颠覆
《坤舆万国全图》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全、最为科学的世界地图。利玛窦将这幅图寄回欧洲之后,这幅图被人们称作“不可能的黑色郁金香”。因为16世纪欧洲人对种植郁金香非常狂热,而这幅图就如同黑色郁金香一样罕见。现在《坤與万国全图》的原刻本共有7件,保存在法国、意大利和日本。
——蔡琴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
《坤舆万国全图》绘制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和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绘制完成,它首创性地将中国放在了世界地图的中心。它对于世界的诠释与现代世界地图很相近,以南京为例,现在南京的纬度是北纬31°14'~32°36',《坤舆万国全图》上面的纬度只差1度左右。
《坤舆万国全图》全长3.8米,宽1.92米,原为6幅条屏,后装裱为一图。“坤”是“地”的意思,“舆”的本意是“车厢”,引申为“承载万物”,《坤舆万国全图》即为承载万物万国的地图。据考证,《坤舆万国全图》共有1116个地名,地图中标有当时已被发现的五大洲,当时澳洲还没有被发现。
《坤舆万国全图》细节图
赤道南地半球之图
赤道北地半球之图
万历三十六年(1608),万历皇帝命宫廷画家对《坤與万国全图》原刻本加以摹绘,整幅地图用多种颜色描绘而成,区分各大洲和地形,国名和地名用墨笔书写,以字体大小区分,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四大洋中,还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南极大陆上还绘有8种形态各异的奇形异兽,以警示世人此地凶险。地图的四角附有科普知识的天文图和地理图,天文地理图有8幅,包括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蚀图、月蚀图、赤道北地半球图、赤道南地半球图、中气图等,另有用以测定地球纬度的量天尺图位于大图圈内左侧下方。
《国家宝藏》记录着我们的过去,
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你我都是文物的守护者,
让我们一同守护文物,
守护历史,
守护中华文明!
来源: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