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海盐
生态城这片土地,因盐而兴……
煮海为盐、滩晒为盐的历史绵延千年。因为有了盐文化,滨海才有了渔家文化以及其他民俗文化。为了挖掘整理海盐历史,普及传承海盐文化,让更多的生态城人了解这片盐碱滩的历史,《趣说海盐》将从海盐历史、海盐风情、海盐爱国情、海盐文化、海盐传说等五个方面,图文并茂地为读者提供饱含着浓郁的海洋气息的阅读盛宴。
铁神与铁神庙
-铁神庙在芦台场中区域图-
在汉沽海下人中,铁神与铁神庙的传说让人耳熟能详。它是长芦汉沽盐业发展史中的一段神秘往事。
在距“汉沽小盐河张家码头遗址”东南大约2.5公里处,曾有过一个村庄叫铁神庙,村子里有过一座远近闻名、香火旺盛的铁神庙,庙里供奉着一尊俨如王者的铁神,村子附近有过两块长芦汉沽盐场最高产的盐滩,它们名称“铁神庙滩”。位于现在天津中心渔港东侧。
铁神和铁神庙的传说在当地流传了很多年,但铁神和铁神庙什么时候、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已经无从考证。据《宁河县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汉沽人崔正音曾作《铁神记》传世,对铁神和铁神庙在长芦汉沽盐场(古芦台场)的出现做了客观分析。
-文字记载-
崔正音字声希,号羲轩,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十九年(1754年)进士,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任乡试同考官,曾任江苏如皋县知县,后调任贵州平越县知县,是汉沽历史中值得骄傲的一位两袖清风的清官。他返回故里后,撰写了这篇充满唯物主义思想的《铁神记》,书中记述:“宁之濒海处有铁像,体制俨如王者,传为浮海而来。土人神之妥以数椽,奉以香火,前榷使徐公亦搏以金,初不知其即为铁之神也,亦不知别有神,而以铁像之也……”宁指旧时宁河县,宁之濒海之地,指现在天津滨海新区北部沿海地区。在这段文章中,他讲述了两个与铁神有关的传说故事。
天津滨海地区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产盐的地方,当年以“煮盐”为主。煮盐人多会选择坨地居住。据“汉沽地名志”记载, 明朝年间,汉沽的海边上一块方圆数里的坨地上有个村庄,人们叫它二港庄。庄子中间被东、西方向的一个大港(jiǎng)分开,分成南北两村。南部的村较大,靠近海边,称前村;北部的村较小,离海边略远,称其后村。到了明朝初期,汉沽沿海一带来了很多移民,这里的村庄逐渐多了起来。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山东省海兴县(今无棣县)与直隶省(今河北省)盐山县交界的桃花寨人张姓迁到这里定居。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成为了二港庄的主人。到了清朝初期,张氏家族分为两支,后又分为四支。当时,芦台场(汉沽盐场前身)制盐业改煮为晒,开滩晒盐迅速发展。以张氏家族为主,开凿了由张家码头起,经枣树底下村、二港庄至海的一条引海水和驳盐兼顾的小河。这条小河因与各家滩地想通,起名流家河,它与崔家河、娄家河、李家河、杨家河、张家河、邵家河组成沿海盐滩的七大运渠。不久后,流家河因谐音演化成刘家河。
-铁神庙滩遗址新貌-
崔正音在《铁神记》中讲述的传说,从二港庄开始。传说一天夜里,二港庄的一位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来到他家,跟他说我是神仙,你们得当给我盖个庙侍奉香火,说完转身离去。从梦中醒来,老爷子睡不着了,早早地起来到河边溜达,忽然看到河面上从海边方向漂来一个四平八稳端坐着的人。这让老人想起了夜里的梦,他赶紧回村叫来大家,把梦里的事说给他们听。大家看到水面上漂来的铁人像,确认铁神来了。可是大家不知道要把庙建在哪里,有人就出主意,咱们先把他请上来,然后抬着走,落到哪就把庙建在哪。于是大家找来家什(iā shí)抬起铁神像,到了刘家河西头时绳索断了,大家觉得这是神仙的旨意,于是就在这里盖了铁神庙,铁神安置庙中开始享受人们的香火供奉。
后来,铁神庙的香火随着长芦盐场的进一步兴盛愈加旺盛。铁神庙的名气大了,二港庄的名称没人叫了,开始有了铁神庙村的名称,大的叫大铁神庙村,小的叫小铁神庙村。到了这个时期,不仅当地百姓进庙烧香祈福,地方官员也参与其中,《铁神记》的第二个传说出现了。
传说清乾隆初年,有一次芦台场大使徐国琛乘船出海遇上狂风恶浪,他在海上向铁神祷告,后来化险为夷。回到岸上后,他深信是铁神的保佑,所以为铁神镀了金身,从此使当地人对铁神更加崇拜。
但崔正音不相信铁神是从海上漂来的说法,他的观点是“噫嘻,古来之不可知者多矣,何况铁神乎哉?昔管子伐孤竹,缴山海以富齐,其铁制杳不可考。迄汉武复秦塞,大农盐铁丞议,县置小铁官筑器给民,以充边费。夫欲笼天下之利于盐铁,斯铸为像,以神之,亦事之未可知者”。崔正音认为,这个神话传说是不可信的,一定是人为铸造的铁像。从春秋战国开始,历代朝廷都以农、盐、铁为经济命脉和战略资源,设置管铁、管盐的官员。铁神出现在这里,由此可见朝廷对于长芦盐业的重视程度。
-万根海口1840年以前设有海防墩台是海防要地-
事实也正如此,清朝政府对长芦汉沽盐场非常重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刘家河这条通海纳潮水、漕运盐的小河上,在河口望杆(万根)村就已建有炮台营垒,成为海口防御重地,这里与铁神庙距离很近。
铁神到底是哪位神仙呢?相传,铁神是辽金时期蓟运河漕运盐铁所诞生的水神,出自蓟运河上游的遵化县铁厂。在《天府广记》和《日下旧闻考》中已有记载,在元代,铁厂司炉长康小二,四十天练不出一炉铁,害怕皇帝责罚,投炉而死。两个女儿也随父投炉,铁遂炼出。元朝政府封康小二为“铁神康宁侯”。铁神置于渤海湾边,可见朝廷出于护佑盐铁漕运平安的意图,成为古芦台场被人神化的镇场之宝。
在建国初期,铁神庙还在,却少了香火,铁神庙村成了一个较大的行政村。1953年于村内建汉沽镇铁神庙乡,下辖10个行政村。1956年改建汉沽市铁神庙乡,共辖14个行政村。1958年,改建铁神庙为汉沽二中(翌年改成铁神庙中学),铁神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期间化铁炼钢。1976年7月,铁神庙中学和铁神庙村毁于地震,后被遗弃。从此,铁神庙遗迹无存。现在,村庄见不到了,盐滩变成了养虾池。
铁神庙不在了,铁神庙的传说却一直保存在本土人们的记忆里,代代相传。
来源: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