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0-11-10 收藏 0 0



海洋,是原始的、也是新生的,是静观沧海的畅怀千古,是旭日初升的火热希翼,是潮汐澎湃的沉浮更迭,亦是明月照临的淡泊恬静,他广阔、神秘、蕴含万千、引人深思又容人探索......


国家海洋博物馆全新科普栏目瞰海拾贝,串联起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小贴士”,让我们做蔚蓝海洋的“拾贝人”,以“一贝”观海洋。




寄居蟹去掉壳是什么样子?

寄居蟹 常寄居于软体动物的背壳中,以保护其柔软的腹部。寄居蟹的贝壳内的部分十分柔软和脆弱,表面没有甲壳覆盖,尾部末端有一个类似倒钩的结构可以紧紧握住螺轴,保证身体不从螺壳中脱落。寄居蟹“畸形”的腹部大多是右旋的,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绝大多数海生螺类外壳都是右旋的,这么一来便非常适合它们的“寄居”。



弹涂鱼为什么可以离开水面?

弹涂鱼 除了可以用鳃呼吸外,皮肤布满毛细血管,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它的鳃腔、眼睛下方以及尾部的特殊结构可保持体表湿润,辅助皮肤呼吸。此外,弹涂鱼还拥有发的腹鳍与胸鳍,帮助其离开水面匍匐、跳跃或者上树。



鸭嘴海豆芽

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a),舌形贝。虽然它也有两片壳,但它其实不是贝壳哦!鸭嘴海豆芽属于腕足动物门,可能从寒武纪时代(距今4-5亿年)就已存在了,被称为“活化石”。它的外形像豆芽,有两片磷质壳和长长的肉茎。一般穴居在砂质海岸。它的顶部有三个口,水流通过左右两侧的口进入,从中间的口排出。


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只是外形上有些类似。蛤蚌、贻贝等双壳软体动物的壳瓣位于两侧,而腕足动物的壳瓣位于上下。双壳动物的两个壳大小相同,彼此对称互为镜像。腕足动物的两个壳大小不等,每个壳自身左右对称。




招潮蟹的摄食过程

招潮蟹 用小螯刮取淤泥土表面的小颗粒送进嘴巴,这些小颗粒含有很多的碎屑、藻类、细菌、以及其它的微生物,送入口中后,即被体内吸收。口中有一个特别的器官,可以将食物分类和过滤,不能利用的残渣再由小螯取出置于地面,集中形成人们所看到的小土球,称之为“拟粪”,有别于真正通过消化道从肛门排出的粪便。 


蟹类的挖掘行为显著改变了微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渗透性、土壤硬度等)。蟹洞增加了土壤表面积,促进土壤氧化,土壤、营养的垂直运输和水、气循环。此外,蟹洞密集区(蟹床)也是有机碎屑的大面积停留区,能够富集含有机质的细粒。

来源:国家海洋博物馆


投票专题
滨海新区文化艺术普及民众需求调查问卷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